11月10日,台湾当局内部事务主管部门的最新人口数据一出炉,不少人都意识到——台湾离“超高龄社会”就差最后一步了。截至今年10月底,台湾65岁以上人口约463.79万人,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9.9%,距离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“超高龄社会”标准(65岁以上占比20%)仅差0.1个百分点。
同期的数据更显严峻:台湾总人口约2331.09万人,已连续22个月呈现负增长。从各市县的老龄化程度看,台北市、嘉义县、南投县的65岁以上人口占比最高,分别达到24%、23.94%和22.51%,成为台湾“最老”的三个区域。
按照世卫组织的划分标准,当一个地区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7%是“高龄化社会”,14%是“高龄社会”,20%则进入“超高龄社会”。如今台湾的这一比例已经逼近临界线,意味着当地即将跨入“每5个人中就有1个老人”的阶段。
除了高龄人口增多,台湾的年龄结构还在朝着“两头沉”的方向发展:0岁至14岁的少儿人口仅约269.36万人,占比11.55%;15岁至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约1597.94万人,占比68.55%。一边是老人越来越多,一边是孩子和劳动力越来越少,“少子化+老龄化”的双重压力已经清晰摆在眼前。
单看10月的具体数据,情况更不乐观:全台出生人数仅9458人,比去年同期少了21.6%;死亡人数却达到15908人,这已经是台湾连续58个月出现“出生少于死亡”的情况。人口自然增长的持续负向,让总人口的萎缩趋势根本停不下来。
虽然10月台湾有净迁入272人(迁入62594人、迁出62322人),但这点儿人口流入对整体趋势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。对于已经连续两年人口负增长的台湾来说,“超高龄社会”的到来,可能比想象中更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