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地时间10月26日,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一次指挥所视察,把两条牵动全球神经的军事动态“摆”到了台面上——一边是俄罗斯“核盾牌”的新突破,一边是前线局势的最新推进。
当天,普京走进俄军联合部队集群的一处指挥所,和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及各集群指挥官坐下来,先听了核力量的最新进展:本周俄罗斯刚完成“三位一体”战略核力量的实战训练发射,更受关注的是“海燕”核动力巡航导弹——这款被普京称为“全球独一无二”的武器,已经全面达成了试验的关键任务。
 
“海燕”的试验数据,比“独一无二”这四个字更有冲击力:格拉西莫夫汇报时提到,它在空中飞了整整15小时,航程达到1.4万公里,而且成功验证了规避反导系统的能力。要知道,核动力巡航导弹的优势本来就是“飞不完的航程”和“难拦截的轨迹”,这次试验等于是把纸面上的性能,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测试结果。
除了核力量的消息,前线局势的进展也很具体:库皮扬斯克方向,俄军已经夺取了乌军跨越奥斯科尔河的渡口,正在包围这座城市;红军城方向,31个乌军营级单位陷入合围;红利曼方向持续推进,扬波尔居民点眼看要被完全控制;沃尔昌斯克市70%以上的区域已经在俄军手里。不过截至发稿,乌克兰方面还没对这些说法回应。
 
从“海燕”导弹的“技术通关”到前线的“战术推进”,普京这次视察传递的信号很明确——俄罗斯的军事布局,一边盯着“战略威慑力”的升级,一边盯着“战场主动权”的巩固。而“海燕”这款“全球独一份”的核动力武器,更让外界对未来的战略平衡多了一层思考:当一款能飞1.4万公里、能规避反导的导弹进入实战化试验后期,它会给当前的国际安全格局带来什么变化?
这两条消息,一条关乎“武器的极限”,一条关乎“战场的现实”,合在一起,就是当前俄罗斯军事动态最清晰的注脚。
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