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25日清晨5点,秦岭鳌太线的天还没亮透,救援队员老张裹紧防风服,把GPS往背包里塞了塞——距离湖南长沙18岁少年失联,已经过去11天了。这是他们第二次进山,背着救援绳、保暖毯和足够3天的压缩饼干,目标只有一个:在“窗口期”里,找到那个可能还缩在石缝里的孩子。

作为跑了十年社会新闻的老记者,我太清楚鳌太线的“凶”。这条连接鳌山与太白山的线路,早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“禁区”,可它的“野”总吸引着年轻人:齐腰深的高山草甸踩上去就陷,松动的“石海”走一步滑三步,天气说变就变——前一秒出太阳,下一秒就能刮起8级风,雪粒子打在脸上像小刀子割。第一次搜救时,队员们刚爬到“东塬”,就遇到了白毛风,能见度骤降到5米,雪没到大腿根,只能撤下来。“那风裹着雪往脖子里钻,连眼睛都睁不开。”老张说。

10月19日,队员们在“西塬”附近的石缝里找到了少年的背包:叠得方方正正的现金(从5元到50元)、没拆吊牌的速干衣、缠成一团的充电器,还有个印着“长沙县某某镇”的眼镜盒——那是少年老家的镇子,现金是他攒了许久的零花钱,所以叠得整整齐齐。“看到那叠钱,我们心里一酸。”老张说,“这孩子肯定想省着花,结果没来得及用。”

18岁少年鳌太线失联超10天

25日的“窗口期”,是气象站给的“机会”:未来3天风力降到3级以下,气温回升2度。救援队分了三个方向:“西塬”“东塬”“药王殿”,每处都要翻遍。第一梯队6个人天没亮就出发,第二梯队今晚跟上,“哪怕有一点希望,也不能放弃。”老张说。

其实今年2月的事还在眼前:18岁的孙某违规穿越,失联10天后被找到,浑身是伤,家属花了8万救援费,后来交了5000块罚款,还公开道歉。可才过半年,又有少年往里面钻。网上有人骂“任性”,有人疼救援队员“拿命拼”,可此刻,所有争论都抵不过雪地里的脚印——每一步都是希望,每一声呼喊都在等回应。

昨晚和老张通电话时,他的声音裹着风:“我们刚到‘药王殿’,雪地里有个浅坑,像是有人坐过的痕迹。”我握着手机,听见那边的风声里夹着队员的呼喊:“有人吗?”——那声音在山谷里回荡,像所有人的祈祷,飘向雪线以上的天空。

18岁少年鳌太线失联超10天

鳌太线的雪还在下,可救援队员的手电筒光,始终亮着。我们等着,等着那个孩子听见呼喊,等着他说“我在这”,等着所有的“任性”,都变成“平安”的教训。毕竟,山从来不是“挑战”的对象,而是需要敬畏的生命底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