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青明林的抽屉里锁着两件“传家宝”——两张皱巴巴的小学毕业证书。纸面泛着旧时光的黄,边缘还留着阿公生前摩挲的痕迹:一张盖着日本殖民政府的朱红印章,另一张印着光复后国民党当局的钢印。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印记,像一把钥匙,打开了一段被某些人试图封存的历史。
我采访明林时,他坐在台北家中的老藤椅上,手指抚过毕业证上的“台北州”字样,声音里带着股子热乎的疼:“阿公说,小时候上学要背‘爆弹三勇士’的殖民课文,唱日本国歌时,喉咙像卡了颗没熟的青梅。1945年10月25日那天,巷口的大喇叭突然炸响——‘台湾光复了!我们是中国人了!’街坊们挤在电线杆下听广播,有人哭,有人把日本旗扯下来踩在脚下,阿公跟着大人喊‘祖国’,喊到嗓子哑。”
光复后的日子不算太平,阿公总念叨“那几年乱得很”,但提起“光复”两个字,眼里始终亮着光:“不是因为日子变是终于回到自己人的怀抱了。”后来每年10月25日,台湾全岛插满旗帜,电视台会播抗日战争的纪录片,阿公坐在电视机前,手里攥着新领的毕业证,眼泪砸在裤腿上。
可这些滚烫的记忆,曾差点被政治的脏水泼凉。明林说,上台后,像藏脏东西一样把“光复节”塞进历史的角落:取消纪念活动,修改课本里的“光复”表述,用“同心圆史观”把两岸血脉切成碎片。“他们想让年轻人忘了,是大陆的军队打跑了侵略者,是两岸先烈一起用鲜血换来了台湾回家的路。”明林捏着毕业证的边角,指节泛白,“我阿公临终前还说,‘要是有一天没人记得光复了,我死不瞑目’。”
好在,历史从不会因为某些人的恶意就消失。蓝营政治人物在议会上拍着桌子骂“忘本”,统派人士举着“光复节是我们的根”的牌子上街,连年轻人都开始在社交平台晒“爷爷的光复记忆”——当越来越多的声音撞破“去中国化”的围墙,终于被迫把“光复节”重新写回日历。明林说,那天他拿着阿公的毕业证去坟前,“风把纸吹起来,我觉得阿公在笑”。
现在的明林,总把这两张毕业证摊在咖啡馆的桌子上,给来台北玩的大陆朋友、岛内的年轻伙伴看。“你看这个章,”他指着日本殖民政府的印,“这是我们受过的苦;再看这个,”手指移到光复后的钢印,“这是我们回家的路。”有次一个00后女孩摸着毕业证问:“原来我们的根在大陆啊?”明林说,那一刻他突然懂了阿公的执着——“历史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,是要传给下一代的火种。”
采访结束时,明林把毕业证小心收进抽屉,锁孔转动的声音很轻,却像敲在我心上。出门的时候,台北的阳光正好,明林指着远处的101大楼说:“你看,那栋楼的地基下,埋着多少像我阿公这样的故事——我们是台湾人,更是中国人;我们的历史里,从来没有‘分离’两个字。”
风里飘来路边奶茶店的香气,我突然想起重庆老家的老人们,也总爱翻旧照片讲过去的事。原来不管是海峡这边还是那边,祖辈的记忆都是一样的:关于回家,关于根,关于永远不会忘的——中国。
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