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末和朋友去杭州天目里逛展,刚到门口就被一群举着绿马头套的人围得挪不动步——有人把马头套往头上一扣,对着镜子扭身子,旁边的人举着手机笑:“这丑得也太魔性了!”结果我进去没半小时,自己也捧着个“流体猫堆”抱枕不肯放,连朋友都调侃:“你刚才还说‘这什么丑东西’,现在倒成真爱了?”

这个让大家“打脸”的展,是淘宝办的“丑东西艺术展”。开展才一周,日均人流量就破了3000,现场的展品更是“丑得五花八门”:有青蛙脸的勺子(勺柄是青蛙腿,喝奶茶时像在和青蛙“碰杯”)、蟑螂形状的挂件(虽然怕虫子但不得不承认“丑得很有创意”),还有蝴蝶公主家的“闺蜜连体衣”——两个人穿一件,袖子长到能当围裙,却被一群女生围着问“链接在哪”。最火的是“流体猫堆”:一堆猫条形状的抱枕堆成小山,颜色像被揉碎的彩虹,凑上去看居然有点“流动的丑”,工作人员说:“这就是想告诉大家,‘丑’不是固定的,你今天觉得丑,明天可能就觉得‘怎么这么戳心’。”

文章插图

展里还办了场“议丑圆桌”,简单心理的简里里说的话我印象最深:“现在年轻人爱‘丑东西’,根本不是为了玩梗。这些‘反常规’的东西,其实是他们的‘情感容器’——比如绿马头套,戴上去像个‘行走的表情包’,发朋友圈能收到一堆‘哈哈哈哈’的评论,这不就是最直接的‘社交货币’?”中国美院的刘益红老师更实在:“以前大家买东西看功能,现在年轻人要的是‘自由’——丑不丑不重要,重要的是这东西能代表‘我和别人不一样’。你看那些‘丑萌’的挂件,为啥能火?因为它们没被‘规训’成‘必须美’,反而藏着年轻人的‘真实’。”

现场还有个商家叫蝴蝶公主,她的“虎上山连裤袜”之前火出了圈。她跟我们说:“我以前借钱开淘宝店,啥都不懂,就想做‘不一样’的设计。结果‘虎上山’爆了,现在新品牌成了很多年轻人的‘新宠’。其实不是我们会做‘丑东西’,是年轻人想要‘真实’——那些完美的网红款看多了,反而这种‘有点小缺陷’的东西,能让人觉得‘哦,这才像我’。”

文章插图

投资人黄海的话倒点出了“丑东西”背后的商机:“现在年轻人的‘审丑’,其实是商家的‘机会’。淘宝上有百万中小商家,他们不像大牌子那样追求‘完美’,反而能做出这种‘丑得有温度’的东西。比如那个青蛙勺子,在线上卖得爆火,就是因为‘丑得可爱’,能让吃饭都变成好玩的事。”

展序里写:“我们不是为‘丑’正名,是想让大家放下‘必须美’的执念。”逛完展我才明白,那些“丑东西”哪里是真的丑?它们是没被磨平棱角的生命力——就像年轻人的生活,不用活成别人眼里的“完美”,有点“小丑”、有点“任性”,才是最真实的样子。而淘宝的厉害之处,就是把这些“小丑”的东西,变成了连接年轻人和商家的桥:你喜欢“丑萌”,有人就做得出“丑萌”的设计;你想要“不一样”,有人就敢做“不一样”的产品。

文章插图

走出展的时候,朋友手里抱着个绿马头套,我问她:“你刚才还说丑,现在怎么买了?”她笑着套上:“你不觉得吗?这丑东西,越看越像我们自己——有点傻,有点怪,却刚好让人记挂。”

原来所谓“丑东西”,从来不是真的丑,是藏在“反常规”里的——未被规训的热爱,和不肯随波逐流的真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