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六追《一路前行》的观众,怕是跟着胡歌陈龙刘涛一起“刷新”了对“环保公益节目”的认知——没有华丽的置景,没有煽情的独白,三位嘉宾直接扎进青海玉树昂赛乡的草原,跟着牧民东尕云塔一家捡牛粪、晒牛粪、挤牛奶,活成了“草原新手”。
东尕云塔蹲在地上捧起牛粪的样子比谁都熟练:“这牦牛吃的是山顶的草药,牛粪干了无烟无味,是最好的燃料。”胡歌盯着手里的牛粪看了两秒,突然笑出声:“我拍过那么多戏,第一次觉得‘干活’这么有成就感。”陈龙更实在,撸起袖子跟着铺牛粪,末了还把堆歪的牛粪堆扶整齐,“这比拍武打戏累,但晒好的牛粪堆得像小金字塔,倒像给草原添了道风景”。另一边刘涛跟着仁青央忠挤牛奶,一开始手劲没控制好,牛奶溅了一胳膊,仁青央忠笑着递来毛巾:“要顺着牛的劲儿,就像和朋友握手——急不得。”
 
但这趟行程不止是“体验生活”。第二天清晨,三人背上行囊、拿上望远镜,跟着向导钻进昂赛大猫谷——这里是中国雪豹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。走在山间小径上,胡歌突然蹲下来,用手指碰了碰地上的爪印:“这是雪豹的,爪尖的痕迹还新鲜。”陈龙举着相机拍远处的岩羊,“以前在电视上看觉得它们离得远,现在才知道,它们就住在牧民的羊圈旁边”。这时北京大学吕植教授的话在镜头里响起:“昂赛的生态能保存得这么好,全靠牧民的‘共生智慧’——他们不会把雪豹当敌人,也不会把草原挖得乱七八糟,连搬家都要把牛粪堆好,怕破坏了草的根。”
节目播完,弹幕里的讨论比以往更“沉”:有人说“原来环保不是喊‘保护地球’,是学会像牧民一样‘顺着自然活’”;有人感慨“明星没摆架子,捡牛粪的样子比任何代言都真实”;还有人翻出数据——当地政府和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搞的“保护模式”,给牧民发生态补贴,又划了野生动物保护区,“既让牧民能过日子,又让雪豹有地方跑,这才是真的‘双赢’”。
 
最戳人的是结尾的画面:东尕云塔抱着小孙子站在草原上,远处的雪豹在岩壁上探出头,仁青央忠举着刚煮好的奶茶喊“来喝”,胡歌陈龙刘涛坐在牛粪堆边,手里捧着奶茶,风把他们的头发吹得乱乱的,却笑得眼睛发亮。那一刻没有“明星”和“牧民”的区别,只有一群人,在草原上,学着和自然“好好说话”。
其实《一路前行》这趟“牧区之旅”哪里是“体验苦”,明明是给我们上了最生动的一课——所谓“生态共生”,不过是珍惜每一堆晒干的牛粪,珍惜每一口新鲜的牛奶,珍惜雪豹留下的爪印,珍惜草原上每一缕吹过的风。而胡歌陈龙刘涛的“接地气”,不过是把这份“珍惜”,摊开了给我们看而已。
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